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納2021 重點知識點總結
高考語文除了必背的古詩詞,還有一些文學知識、作文素材、常用成語需求我們牢記,下面是語理科目的必背知識點歸結,快來參考吧。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結
成語積聚:
1、安步當車:現代稱人能安貧守賤?,F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慢條斯理境地行。
2、安土重還:安于本鄉本土,不愿隨便遷移。
3、篳路藍縷:駕著柴車,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拓山林。描述創作的艱辛。
4、無濟于事: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。比喻杯水車薪。
5、別無長物:沒有多余的東西,描述窮困或儉樸。
6、不孚眾望:不能使群眾服氣。
7、不為已甚:指對他人的指摘或處分適可而止。
8、步人后塵:比喻有首創作風,不落舊套。
9、不容置喙:不容他人插嘴。
10、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:比喻舊思想文明不予以毀壞,新思想、新文明就不能樹立起來。
11、不以為然:不以為是對的,含有輕視之意。
12、不以為意:不放在心上,不加留意。
13、不刊之論:描述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。
14、蠶食蠶食: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。
15、平起平坐:如今用來比喻等量齊觀,相互統一。
16、狗尾續貂: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前面,顯得好壞不相稱(多指文學作品)
17、管窺蠡測:比喻對事物的察看和理解很狹窄、很片面。
18、狼狽為奸: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同。
19、怙惡不悛:堅持作惡,不肯悔改。
20、諱莫如深: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。
21、濟濟一堂:描述很多有才干的人聚集在一同。
22、集腋成裘:積少可以成多。
23、間不容發:間隔極近,兩頭不能放一根頭發,比喻情勢危殆到了極點。
24、見微知著:見到巨大的跡象,就能察知開展的趨向。
25、每況愈下:比喻狀況一天天壞下去。
26、膠柱鼓瑟:比喻拘泥頑固,不知變通。
27、開門揖盜:比喻引進壞人,自招禍害。
28、梁上小人:代稱竊賊。
29、屢試不爽:多次實驗沒有過失。
30、鱗次櫛比:描述屋舍或船只等陳列的很密,很劃一。
文學知識:
《古詩十九首》選自南朝梁蕭統《文選》,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。并非一人所作,從內容看,次要寫的是作者的得志和哀傷,寫游子、思婦的離愁和相思。由于作者文明素養較高,又承繼了《詩經》和《楚辭》的傳統,吸收了漢樂府的養分,所以不但擅長運用比興,而且發明出一種共同的作風,藝術成就很高,被稱為“五言之冠冕”。
曹操,字孟德,東漢人。三國魏政治家、軍事家、文學家。他“外定武功,內興文學”,是建安(漢獻帝年號)文學的創始者和組織者,其詩直接承繼漢樂府民歌的理想主義傳統。他的創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騷動和民生的疾苦,一方面表現了一致天下的理想和壯志,具有“大方悲涼”的共同作風。這種作風被稱為“建安風骨”或“魏晉風骨”。、“秋風蕭瑟,紅波涌起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漢絢爛,若出其里?!迸c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;烈士晚年,壯心不已?!笔遣懿俚摹队^滄?!泛汀洱旊m壽》中的名句。
陶淵明,東晉詩人。一名潛,字元亮,稱靖節先生,又自號五柳先生,潯陽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的隱士,不滿于官場的黑暗,“不為五斗米折腰”,隱居鄉村。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,這一年他41歲,當前終老鄉村,死后世人稱他為“靖節先生”。陶淵明創始了田園詩一體,為古典詩歌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。他亦有、“隱逸詩人”之稱。
屈原(約公元前340-約前278),戰國時期楚國人,偉大的愛國詩人、政治家,“楚辭”的創建者和代表作者?!峨x騷》是屈原的代表作,370多句,2400多字,為中國現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。
《離騷》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。在文學,還常以“風”、“騷”并稱,用“風”來概括《詩經》,用“騷”來概括《楚辭》,辨別是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。

下一篇:蜀道難原文及翻譯 作者是誰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
龍門尚學簡介
熱門文章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