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經開初三期中模擬卷作文題
近兩年來,“躺平”一詞火爆網絡。很多年輕人認為“躺平”就是不用承擔自己的責任,不用吃苦受累,讓自己的人生隨波逐流。但是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近期也談到了自己對于“躺平”的看法。他認為“躺平”不是放棄對理想的追求,而是在奮力拼搏的過程中,暫時停一停,休整精神,調整狀態,更好地出發。顯然,這才是對“躺平”的正解。
請你根據對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,或敘述生活經歷,或論述其中道理,寫一篇文章。
要求: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,自擬標題,不少于600字。文中如果出現自己的姓名或校名,請以化名代替。
細碎的縫隙
表面上,本題題意較為直白。命題人用以下這段論述揭示了題目主旨:“躺平”不是放棄對理想的追求,而是在奮力拼搏的過程中,暫時停一停,休整精神,調整狀態,更好地出發??此浦卑滓锥?,實則言語細碎,存在邏輯縫隙。寫作前,需整合題意、填充事理,才能真正完成好寫作任務。
整合與填充
先對細碎的題意表述做整合。整合后的題意表述會更凝練一些:在為理想奮力拼搏的過程中(前提),暫停下來調整精神狀態(行為),從而更好地出發(結果)。再對空白的事理邏輯做填充。整合后的題意表述更好地彰顯了“前提——行為——結果”的一體化流程,但依舊存在事理邏輯上的兩處空白。一是前提不充分,為何“在為理想奮力拼搏的過程中”非得“暫停下來調整精神狀態”?二是效果不通透,為何“暫停下來調整精神狀態”就能“更好地出發”?根據以上分析,我們需填充相關的事理邏輯,以便寫作時思路更通暢。填充后的題意表述可做如下表達:在為理想奮力拼搏的過程中,感覺精神狀態不佳,如高強度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,或瓶頸期消耗造成的方向迷茫,或階段性失敗導致的情緒困擾,等等(前提),暫停下來調整精神狀態,于是或解除壓力、或驅散迷茫、或擺脫情緒,等等(行為),從而更好地出發(結果)。

上一篇:豆在釜中泣全詩講解
下一篇:對武漢本屆初三語文命題形勢的預測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
龍門尚學簡介
熱門文章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