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漢4月調考情況怎么樣?中考命題組專家為您解讀
4月17日、18日,武漢市6.46萬名初三學生參加了4月調考。這是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大型“演練”,題型、題量、命題要求,都與中考一致。對考生和老師來說,4月調考起著中考“風向標”的作用,對中考復習和備考有著很強的指導性。
4月18日,楚天都市報特邀調考試卷命題人、武漢市教科院教研室教研員(部分人員將參加中考命題),對各科調考試卷進行分析,并對考生提出復習建議。
語文:重閱讀與思考結合
1、試卷重視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。除了閱讀考題的三篇閱讀文本是考查閱讀各方面的能力之外,全卷的題干要求、選詞填空、病句辨析、標點符號、綜合性學習、口語交際、作文材料全是以閱讀理解能力作為基礎的,沒有耐心靜心面對閱讀的狀態,沒有良好的品味閱讀習慣,勢必暴露各種問題。表面上看起來是詞語選錯了、標點看錯了、答題方向錯了、審題不嚴謹,根源其實在閱讀。
2、重視閱讀與思考的結合。近幾年,題量的減少,閱讀題目難度的減小,都是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認真閱讀文本,推敲文本內部的邏輯聯系,逼著學生養成讀與思結合的好習慣?,F代文閱讀的兩篇文本,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學生理解,并推敲文本內涵的能力,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本。評價標準比較清晰,體現出對學生真正理解文本的認可和對一知半解的否定。
3、重視語文學習的靈性。重視活學活用,主張語文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學習靈性的保護。特別反對語文學習的僵化和模式化。以文言學習為例,學習目的是通過積累文言知識培養自主獨立閱讀陌生文本的能力。因此,不考死記硬背文言詞匯,而是考查學生在陌生語境中,能否根據文言知識積累作出合理判斷,靈活處理語意的理解。以標點符號為例,不考死記硬背標點符號使用規則,而是考查在恰當的語境中,標點符號的使用能否清晰呈現語句內部和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,能否達到清晰表意的目的。
4、重視對思維水平的衡量。無論是閱讀過程的邏輯推理,還是寫作過程的思維表達,或是綜合性學習的策劃思考,評價過程中都會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衡量。以此來激活語文教學對每個個體的思維能力的尊重,避免千人一面、眾口一詞的僵化的表達。以作文評價標準為例,評價中最重視的是學生合理運用素材支撐所表達觀點的能力。要求學生將所寫的主題和所用的材料都想清楚了,才能找到二者在邏輯上的一致性,做好材料支撐主題的工作。
平時,學生要關注生活、思考生活,考生要充分感悟、多方體驗、深刻思考生活現象或生活事件的內涵,用敏銳的目光去觀察生活,用靈活的頭腦去思考人生,通過廣泛閱讀找到恰當的素材去支撐自己的想法,寫出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文章。
數學:控制計算量和書寫量
試題設計情較新。如第8題通過員工工資的問題考查了學生對平均數、中位數和眾數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運用,第9題探索道路的走法的種數,讓數學發現“楊輝三角”計數規律,滲透中國古代數學文化,第10題考查了阿基米德折弦定理,讓學生重溫歷史的經典,讓數學試卷更有文化味。
突出核心內容考查,關注數學本質。這次試卷對初中階段三個知識領域知識內容的不求全面覆蓋,但做到核心內容重點考查,比如函數板塊,突出三類函數的圖象及性質的考查。同時注重數學本質的揭示,比如第10題線段內在數量關系、第21題兩切點的距離、第24題第3問中定角問題。
命題素材回歸教材。在整張試卷中,、許多人教材中習題或練習題的影子,有的是直接引用或改變數字(如第6、7、8、12、13、17、18等題),有的進行習題的重組和再加工(比如第15、19、20、21等題)。
突出初中數學的主干內容的綜合,實現核心素養的考查;不但注重了同一知識領域的融合,比如第19、20、21、23,還側重不同知識領域的綜合,比如第22、24題,很好地考查了數學抽象、邏輯推理、數學建模、數學運算、直觀想象、數據分析等六方面的核心素養。
試卷布局是由易到難。有區分度的第21、22、23、24題的第一問都設計了人文關懷點。并且在計算量和書寫量做了很好的控制。
英語:強調綜合運用能力考查
聽力測試錄音清晰,選材豐富,包含了多方面的話題。聽力測試的設題簡明,便于學生答題,第一節考慮了英語薄弱生的得分問題。
筆試的考查內容都置于具體的語言情景中,考查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。閱讀理解部分題材豐富,且難度適中,A篇選用了很新的生活廣告材料,考查了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書面表達題的設題內容貼近生活,也是學生十分熟悉的話題,有利于學生動筆,同時試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,給了學生發表自己觀點的空間。
試卷覆蓋了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的主要內容,試題注重基礎,又強調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,同時對英語素養、解題方法和技巧提出了一定要求。
思品:首次使用“四格漫畫”形式
試卷結構、分值分配、考試形式等方面與往年保持了高度的一致。試題緊扣時代熱點,弘揚主旋律,彰顯正能量。突出對學生情感態度、價值觀的的正確評價導向,注重考查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趨向,給予學生思想認識、責任意識和行為實踐的正確導向。在材料選擇和知識點的考查上,凸顯時代特色和地域特征:“中國核潛艇之父”、 十九大“脫貧攻堅”、 “一帶一路”倡議、“兩會”、“憲法宣誓制度”、 國家安全、減稅、武漢道德模范等悉數入題,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,實現情感、態度和價值觀教育,體現了試題的價值立意和教育功能,突出了學科價值。
試題活潑新穎,側重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。1至8題中有許多對詩詞名言理解和思考,引導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品質,感受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結合的魅力。試卷開放性進一步增強,首次使用“四格漫畫”、“一材兩用”、“雙向思維導圖”等形式,提出新問題,探究新問題,從不同角度考查學生的閱讀、提取、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。
物理:未考21、22章,但依然是中考應考內容
理化合卷,考試時間為120分鐘,其中物理試題按70分鐘時間設置的。全卷分第Ⅰ卷、第Ⅱ卷兩部分,第Ⅰ卷的選擇題中,物理部分共12小題,滿分36分,全部為四個選項的單項選擇題。第Ⅱ卷的非選擇題中,物理部分共7小題,滿分34分。物理試題預設難度在0.65左右。
1、考慮到今年初三4月調考前學生復習備考時間較短,此次調考不涉及人教版物理九年級第21、22章的內容,但這兩章依然是中考應考查的內容。
2、試題理論聯系實際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,努力創設真實有意義的情境,引導學生關心生產、生活中的物理現象,關注社會和科技的進步,激發學習的熱情。如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試電筆、掃地機器人、體育中考用到的坐位體前屈測試儀、學校航模小組用到的搖控飛機等素材有機地融入到試題中。
3、加強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。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從過程與方法入手,立意于能力,側重考查科學知識、科學方法的理解和內化。如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、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、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、小燈泡電功率的測量等。
4、確保試題的科學性。試題起點適當、難易有層次,背景真實,適合初中學生的實際水平。
化學:重視知識點之間的聯系
此次調考的考試范圍為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前十單元的內容。預設難度0.65左右。
1、重基礎,突出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。如第29題,通過不同溶解性的兩種物質,考查學生對溶解度曲線、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,以及物質提純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。4個問題起點低、坡度緩,逐步提升思維的深度。
2、充分發揮試題的育人功能與導向功能,引導學生關注科學。如第3、4題,試題以高密度液態水、納米鎳催化劑為情景設置問題,體現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。
3、突出實際應用,關注化學與技術、社會的聯系。試題的素材大多來源于教材及生活實際,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產生活聯系起來的意識,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。如28題,取材于人們熟知的“暖寶寶”,引導學生站在化學的角度分析其放熱的原理。30題源于教材關于牙膏中摩擦劑輕質碳酸鈣生產過程的習題,以碳酸鈣、氧化鈣、氫氧化鈣為主線展開。
4、重試題的綜合性。綜合不是大雜燴,而是多角度體現化學的綜合素養和科學思想,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,形成學科經驗。如第8題,涉及到二氧化碳與水、酸與堿、一氧化碳、氫氣與金屬氧化物等物質之間的反應,需要考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。
編輯整理:武漢龍門尚學
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
龍門尚學簡介
熱門文章
聯系我們
報名咨詢: 柳老師 15527095332